阜阳这个地方的居民一天钻六七趟玉米地!竟是为了……
连日来颍东区杨楼孜镇集镇上的厕所相继被拆除,拆除了旱厕,却导致居民如厕难。
为了解决内急问题,居民一天要跑六七趟玉米地,大概是……这样的玉米地↓↓↓
杨楼孜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上级部门部署,杨楼孜镇要消灭旱厕。7月22日,上级部门要对相关情况进行检查,他们采取边拆边建的措施,的确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影响,镇政府也向广大居民表达了歉意。
王先生家住颍东区杨楼孜镇的集镇上。几天前,镇政府相关执法人员来到王先生家中,将王先生家中的厕所拆除。王先生上前询问有关情况时,镇政府工作人员解释,这是农村改厕民生工程的需要。原有的旱厕拆除后,将统一修建无害化厕所,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
听了解释,王先生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并对已拆厕所的杂物进行了清理。但是,麻烦很快就出现了。由于集镇上居民家中的厕所被集中拆除,居民如厕成了一大难题。
为此,部分居民专门从商店里买来塑料桶放在闲置的房间里,作为临时厕所使用。但连日来我市持续高温,塑料桶中的粪便无法及时处理,房间里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其他居民见状,干脆选择玉米地等作为临时厕所使用。“一天下来要向玉米地里跑六七趟。”
走访集镇上几乎没有公厕可用
7月17日记者在颍东区杨楼孜镇的集镇上进行了走访。
对于政府实施的农村改厕民生工程,居民们很支持,但是对于镇政府的做法,居民们有些意见,“你知道炎炎夏日钻玉米地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几位居民对记者说,镇政府在实施农村改厕民生工程时,完全可以先拆除一批,待这些厕所建成后,再将另外一批拆除。这样既保证了民生工程的实施,又能照顾居民的生活需求。杨楼孜镇居民如厕到底有多难?记者以王先生家为中心,沿着街道对500米范围内的居民进行走访,发现厕所几乎全部被拆除。而除了镇政府、卫生院等单位,杨楼孜集镇上几乎没有公厕可以使用。
镇政府
向广大居民表达歉意
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这个月集镇上要消灭旱厕,改造成无害化厕所,7月22日上级部门要对该镇的改厕情况进行检查。时间短任务重,杨楼孜镇采取了边拆边建的措施。但是,由于天气炎热,施工进度较慢,目前已经拆除的厕所尚未改造完毕,这其中就包括择址建设的公共厕所,因此导致居民如厕难。
“我们向广大居民表达歉意,同时将督促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这名负责人对记者说。
颍州晚报记者 曹亚伟 文/摄
编辑|李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