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66666059
当前位置:阜阳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阜阳玩乐

太和花戏楼由来历史

2020/4/4 12:06:09

评论:0

浏览量:2649

“阳春丽服哪里去,骚客独寻花戏楼”。世人皆知亳州花戏楼,殊不知阜阳市太和县也有一个花戏楼。旧称山西会馆,也就是现在的花戏楼。为清朝时期生活在太和的晋商所修建,体现了当时在阜阳的山西晋商的民间信仰。是在阜山西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山西商人的经商往来和跨省越境贸易活动,丰富了太和县的商业繁荣和商贸文化,山西会馆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和信仰伊甸园。

【从太和花戏楼看阜阳近代民间信仰】

山西会馆一般敬奉的神为三国英雄关公关云长,关羽为武圣,于是会馆一般为武庙,多仿步马军营布局而建。山西会馆原规模较大,有关帝庙,现已拆毁,现存门楼为两层。山西会馆和关帝庙有两对门额楹联:“气弥霄汉,义足楷模”,“三升入半阁,一转到中堂”。晋商在此举办堂会,上演各种剧目,也称花戏楼。据老者介绍,以前的花戏楼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朱漆粉彩。砖雕木雕石雕“三雕”一应俱全。

【从太和花戏楼看阜阳近代民间信仰】

山西人在外经商,最讲

究“信”和“义”两字,崇尚《三国演义》桃园结义里的义气,信奉关羽关公的忠。这种对忠义信的信仰,是与儒道释三家并立的,相辅相成。明清时期,阜阳地区民间信仰较复杂,既有本土历史传承的元素,如关帝庙、东岳庙。也有区域分布的差异,如白莲教、捻子等。反映出这一时间阜阳社会具有一定社会转型和融合的特征。

【从太和花戏楼看阜阳近代民间信仰】

人在困境和坚难面前,有抗争和适应两条路。阜阳人有抗争的例子,元朝钦差贾鲁以修河为名,假公济私,因勒索刘家珍兽白鹿未逞,故修改河道,正对着刘家宅院冲淹。刘福通于国仇于家恨,巧妙地利用宗教信仰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有适应的典范。比如阜阳的关帝庙、岳武庙、观音庵佛堂庙宇和道教等,阜阳文峰塔的每层砖雕内容,都是与道教息息相关的装饰。几代值守刘琦庙的传人,也是道士。

【从太和花戏楼看阜阳近代民间信仰】

这种民间信仰的融合性,与阜阳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一方面,无论明清,还是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底层百姓的精神信仰一直被政治统治都压抑,甚至打压着民间信仰的活动,从表现方式、运作内容到发展规模和政治倾向。另一方面,从阜阳人刘福通到继任者朱元璋,到阜阳人张乐行的捻军。民间信仰又对当时阜阳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反作用,维护当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改朝换代。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13966666059
  • Q Q: 23053276
  • 微信: fyhehuo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阜阳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皖ICP备17022776号-2  |  技术支持:阳分类信息网(V2021.1)

皖公网安备 34130202000500号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