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排名
美食排名第一的竟是
阜阳太和板面
舌尖上的中国称其为“安徽特色板面”
因为它是唯一走出阜阳、走向世界
产自阜阳本土的面
太和板面的来源
太和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面食的一面旗帜,起源于阜阳市太和县,又因在木板上摔打而成,故名“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一是面好,二是汤料好。板面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1.5厘米,长约的12.5厘米小面棒,重量25克,码在案子上,蒙上干净的湿毛巾。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
做板面时,厨师在案子上排好七根小面棒,用擀面杖压扁小面棒,左手捏个头,右手捏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
相传太和板面源于三国时期。桃园兄弟”刘备、关羽、张飞驻守颍州(今安徽阜阳),张飞吃面总嫌太软、不筋斗、清淡无味;厨师多次琢磨,面经过上百次的试和面成功了;而后张飞对厨师又指明要用羊肉做汤为料,厨师灵机一动,添加近十多种能食用的药材和羊肉一起为张飞做面,张飞吃后顿感可口。之后安徽板面便在颍(阜阳)、宛(南阳)、襄(襄樊)广为流行。
又相传清嘉庆年间,两广总督徐广缙(1797~1869),大新徐寨村人,一生为官历任多职,晚年酷爱家乡面食。有次经过村庄见一农家做面,把面搓成小条,用擀面杖压扁,双手拉着面的两头,边拉边甩,在木案板上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徐广缙品尝后大赞面筋道爽口,并问这叫什么面,农家告诉他叫甩面。徐广缙说在木案板上做的面,汤清、筋道,就像我为官一任,清爽做事、板正做人,就叫板面吧,从此板面在太和流传至今。
太和板面为更适合当地百姓的口味,不断改变创新,才有今日太和板面这种美味的问世。如今,在传统的工艺上,通过精加工、细操作、揉条摔板、厚薄均匀、炸炒焖炖、佐料齐全。现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面白、菜青、油红、肉烂、辣香、味道极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今,太和板面已成为安徽特色小吃,逐步走向全国,跨出国门。小面食已发展成大产业,太和板面已实行标准化加工经营,创建自己的名牌,在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部分大中城市建立连锁店,前不久还在马来西亚 开了国外第一家分店。
期待太和板面在全国更多的城市开办连锁店,走向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