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阜阳:待了四年,肥了一圈
四年前的九月,我怀着忐忑的心,一路绿皮闯入阜阳。四年后的七月,我拎着行李,拖着一身肥膘,潇洒的和阜阳挥了挥手。
阜阳火车站,突如其来的欢迎
经过六七个小时的颠簸,我终于来到了这座让我陌生且感到恐惧的城市。出站口,整整齐齐的站了一排人,手拿各个县镇的牌子大声叫喊着。心里一阵感动,阜阳人民真热情。
图文无关
我抬头望了一眼阜阳的天空,灰蒙蒙。低头突然发现自己的行李不见了,这时才发现身旁站了一个人,他拎着我行李笑眯眯的跟我说:“颍上,还差3个人,马上就发车。”
宿舍一共住了6个人,其中有两个是阜阳“土著”。四年来,在这两个家伙的带领下,我们成功的忘记了乡音,出口阜阳话;成功的越来越偏离小鲜肉轨道,在油腻肥胖的青年之路上迷了方向。
- 论吃,呵,算你们阜阳人赢 -
四年,我整整肥了二十斤。在我前二十多年的生活中,我从来没发现,吃,竟然是一件如此令人快乐的事。在我的家乡,食物全都偏清淡,习惯了也就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而在阜阳生活了四年,那就厉害了。
阜阳人实在太爱吃。走在阜阳的大街小巷最不怕的就是找不到饭馆。什么格拉条、板面、粉鸡、地锅鸡、土菜馆.....店老板操着正宗的阜阳话:来,屋里坐,看吃点啥。
女朋友是个土生土长的阜阳人,让我最不可思议的是她二十多年从未出过阜阳,活的倒还挺滋润。她常常满嘴的芝麻酱跟我说:多吃点,这格拉条多香,你一回家就吃不到了。
阜阳人实在太会吃。四年来,我见证了南北万达的拔地而起,也见证了曾经热闹非凡的夜市逐渐被拆掉。无论是大型商场还是街头苍蝇馆,里面都藏着“阜阳人的胃”。
在商场,有来自四川的老火锅、有来自西北的烤肉羊肉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连锁餐饮。在街头小巷,有阜阳人自创的餐饮品牌,有摆着地摊一卖就是几十年的阜阳味道。
我这个阜阳女友带我从火车站吃到西站,从城南吃到泉河。她经常跟我说:吃吧,吃胖了别人就不会跟我抢你了。心想:这不应该是男生说的嘛。
阜阳的美食实在太多,如果非要让我说出个排名,那么在我心里是:格拉条、地锅鸡、卷馍。
初尝格拉条时,内心是极其抗拒的,若不是女友相逼,恐怕我这辈子就会跟格拉条失之交臂了。与家乡那些清淡食物相比,阜阳的地锅鸡、卷馍味道十足,光闻闻就能让人涎水流不停。
- 四年,阜阳巨变,而我未变 -
四年下来,阜阳的老旧小区少了很多,城南新区也繁华了起来,而天空也一改灰蒙蒙的样子。
来之前,都说阜阳人素质极差,阜阳人死能喝酒,阜阳人爱装X,阜阳人......
来之后,我才明白地域黑有多可怕,极端的偏见真的会让一个人的看法完全颠覆。无论是在哪里,总有好人坏人,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阜阳,这里的人都很可爱,淳朴且极其大方,从我的那两个室友就能折射出来,从到饭馆吃饭的分量就能显现出来。阜阳,这里也有许多温暖的故事正在发生着。
如今,四年大学生活结束,整个过程就像做梦一般,快乐中也夹杂着对现实的些许无奈。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也亲手把自己的体重一斤一斤往身上摞,除了这一身肥膘,再无其他。
如果不是家人的逼迫,我会留在阜阳,因为这里有吃不尽的美食,有充满可能的机会,还有我忘不了的人。
当某一天,我再归来你们会欢迎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