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地处皖北大地,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风俗人情,宛如一幅绚丽的民俗画卷,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传统节日里,阜阳的春节热闹非凡。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年味便逐渐浓郁起来,俗称“小年”,这一天要祭灶王爷,人们会摆上麦芽糖等供品,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大扫除、贴春联、挂年画,一家老小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到了除夕,阖家团圆,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一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寓意着新旧交替、吉祥如意。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则会递上红包,祝福晚辈新的一年健康成长。大年初一,人们穿着新衣走亲访友,街头巷尾都是欢声笑语,热闹的氛围能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元宵节时,阜阳各地张灯结彩,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表演,孩子们提着花灯穿梭其中,烟花盛放,将节日的欢庆推向高潮。
阜阳的婚俗也极具特色。说媒、定亲、迎娶,一道道程序严谨且充满仪式感。说媒之人需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牵起两家缘分的红线。定亲时,男方要准备丰厚的彩礼,女方则回以精心准备的嫁妆,象征着双方家庭对新人的祝福与支持。迎娶当日,新郎带着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前往新娘家,新娘脚不沾地,由兄长背上花轿,寓意着不带走娘家的尘土,从此开启新的生活。到了新郎家,新人拜堂成亲,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许下一生的承诺,随后便是热热闹闹的喜宴,众人举杯共祝新人百年好合。
民间艺术方面,阜阳剪纸堪称一绝。它以质朴、粗犷的风格闻名遐迩,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在艺人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便跃然纸上。这些剪纸作品不仅装饰着百姓的门窗,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处处都有剪纸的身影。还有阜阳的肘阁、抬阁,造型独特,将小演员们装扮成各种神话人物,高高架起,游行于街头,惊险又精彩,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展现出阜阳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阜阳的饮食风俗同样令人回味。格拉条,堪称阜阳人的“心头爱”,粗粗的面条嚼劲十足,拌上芝麻酱、豆芽等调料,香气四溢,一碗下肚,饱腹感满满。还有枕头馍,形似枕头,个头硕大,外皮焦香,内里松软,相传是为了行军打仗时方便士兵携带食用而制,如今已成为阜阳餐桌上的常客,见证着岁月变迁。
阜阳的风俗人情,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扎根于这片土地,融入阜阳人的血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散发着温暖而迷人的光芒,吸引着更多人去探寻、去品味皖北大地这独特的韵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