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66666059
当前位置:阜阳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百姓生活

这种草在阜南快绝迹了!-悠悠淮草情

2018/12/17 14:03:53 评论:0 浏览量:1298

淮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秆直立,高约一米,生命力顽强,春季萌发,秋季收割。她是淮河岸边无数杂草之中的王子,为濛洼人民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这种草在阜南快绝迹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濛洼人民居住的茅屋,都是用淮草修缮而成。淮草经久耐用,不管雨下多大多久,茅屋都不会漏雨。茅檐虽矮,但充满温暖。

淮草柔软,有韧性。可以编织馍笼,草箱,草墩等生活用品。

馍笼,由淮草与野火麻编织而成,它的形状就像一个蒙古包。用馍笼盖锅,空间大,密封性好,蒸出来的食物有淡淡淮草的香。地锅里放红薯,红薯上面放上馍篦,馍篦中间放个小盆,小盆里放上拌好的辣椒糊,周围贴上锅巴馍,然后盖上馍笼,用柴火烧锅。等到揭开馍笼,那柴燎烟、薯甜、馍焦、辣糊等味道扑面而来,加上淮草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胃口大开,难以忘怀。

用淮草编织的淮草墩,直径约一尺半,高约一尺,坐上面,柔软舒适。到了冬天,一家人坐在淮草墩上,围着火盆,闲谈家常,温暖又温情。

这种草在阜南快绝迹了!

春天来了,有淮草的地方,羊群、牛群在这里尽情啃食,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啃饱肚子的牛,悠闲地卧在草地上,时不时哞哞地叫几声,显得惬意而满足。有时成群白鹭也来淮草地上觅食,日常天久,白鹭与牛羊成为好朋友。白鹭在牛前后走动,与黄牛眉来眼去,有时用尖嘴去亲吻牛身,原来白鹭在捕捉牛身上的牛蜢,如此白鹭不仅有了美味,还解除了黄牛被牛蜢的叮咬。有的白鹭站在黄牛身上,来回的踱步。偶尔,还能听到躺在淮草滩里的牧童唱出了的清脆歌声:拉大锯,锯桑槐,姥娘门前搭戏台,接女儿接女婿,外甥外女一块去,姥娘门口看大戏。

远处,淮河如练;近处,绿草如茵。黄牛、白鹭点缀在一望无际的绿草之间。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虽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壮阔,但这一幅大自然的和谐画卷,更让人们感恩大自然的恩赐和眷顾。

秋天,淮河岸边的农民开始收割淮草。刚刚割过的淮草地,是孩子的玩乐场。成群结队的孩子在那里尽情玩耍,有摔跤的,有叨鸡的,有学驴打滚的,有摸瞎驴的。淮草地柔软,即使摔倒也不会受伤。

淮草给我童年很多快乐,也给生活在濛洼的人民带来许多慰藉和精神寄托。有一次,我爷爷在门口编馍笼,我好奇的问他,这草是从哪里来?爷爷停下手中的编织,给我介绍起淮草的由来。

原来,淮草是生长在低洼地区一种土生土长的野草。咱濛洼地区有很多,它生命力顽强,不怕旱不怕淹,无论大水淹了多少天,等水退去后,她依然顽强地生长在淮河岸边。爷爷说这是神草,淮岸人民都叫她淮草。

这种草在阜南快绝迹了!

我对淮草情有独钟。2016年春节我回老家,拜见一位同姓大哥,他已经70岁了,在叙家常时,聊到淮草。因为他会用淮草编织各种物件,于是把淮草移植到他的承包地里。他又说他年纪大了,没有力气再做手工活,计划开春就把这淮河岸边仅有的一片淮草地毁掉。大哥的话音刚落,我就急切地接话说:“哥,千万别毁,给我留着。”

“老弟呀,你要这淮草干嘛?”他不解的问我。

“哥,淮草是我们淮河儿女精神的象征,她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们,在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你一定把这片淮草地留下来。”我的话虽然说得像唱高调,但大哥看到了我的诚恳,答应我把这片淮草地保留下来。

这种草在阜南快绝迹了!

今年国庆节,我又回到老家,去了这片淮草地。看到茂密的淮草在微风中摇曳灵动,连绵起伏,我感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情愫,感受到了淮河哺育之恩的厚重与博大。风中婆娑的淮草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大美淮河的故事。面对眼前的情景,我心潮涌动,内心充满了说不出的激动。我连忙掏出手机,从不同角度拍几张照片,然后躺在淮草地上,美美地晒了一会儿太阳。我仿佛又回到遥远的童年,那份对淮草的深情,此刻悠悠地在心里荡漾着。

淮草,淮河孕育的神草,濛洼不能忘记你,你会永远摇曳在我的心里。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13966666059
  • Q Q: 23053276
  • 微信: fyhehuo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阜阳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皖ICP备17022776号-2  |  技术支持:阳分类信息网(V2021.1)

皖公网安备 34130202000500号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