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李雪华:用大爱诠释嫂娘真情
自古以来,嫂娘的故事可歌可泣,让人感动。临泉县姜寨镇坡寨行政村申楼村68岁的农家妇女李雪华,18年来,像母亲一样,精心照顾瘫痪的小叔子,用大爱演绎了嫂娘真情,在当地传为佳话。
19岁那年,李雪华经人介绍,嫁到申楼村,和李金人成亲。李金人兄弟五个,排行老大。婚后的李雪华生儿育子,相夫教子。李金人的大家庭虽然清贫,过得其乐融融,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李全意是李金人的五弟,李雪华嫁给李金人时,李全意还是个顽童,后来,进入学校读书。刚上完小学,李全意感觉到腿经常痛的厉害。李全意的父母就带着李全意看病,经查患上了关节炎。虽然经过多次治疗,疼痛一直没有得到缓解,关节炎转为类风湿。此后的几年,李全意不得不辍学,四处寻医,每天疼痛难忍。看着比自己大儿子大三岁的李全意的痛苦,嫂子李雪华看在眼里,疼着心里。
由于长期的疼痛,李全意的病情进一步加剧,身体僵硬,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在22岁时候,已经不能行走,从此瘫痪卧床。
李全意卧床后,父母都已年迈,大嫂李雪华每天到公婆家中照顾公婆和李全意。
七年后,李全意的父母在同一年,先后患病去世。李全意悲痛之余,生活面临着难题。
这时,大嫂李雪华和丈夫及其几个兄弟商议,把小叔子李全意接到自己家中照顾。李雪华对李全意说:“虽然有三个儿子,家里生活不富裕,但是,嫂子不会让你受苦的,儿子吃啥你吃啥。”
从此,嫂子李雪华一诺千金!她腾出家里的干净房屋,安顿好李全意的生活。李雪华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每天在田地里和家里忙碌着,耕田种地,料理家务,照顾子孙,把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序、干干净净。每顿饭吃什么要先问问李全意,多年来,家里盛出的第一碗饭,先端给李全意吃。
近年来,李雪华和丈夫李金人在村里开了家小卖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不让李全意受苦,在自己没有装空调的情况下,为李全意安装了一台空调。李雪华把李全意生活照顾的非常细微,勤换衣被,屋内和床铺干干净净。
由于,李全意长期卧床,常年服药,血液循环不畅,李雪华每天为李全意热水泡脚,缓解李全意的疼痛。吃住照顾无微不至,洗澡就成了大难题,天气炎热时,李雪华为李全意准备一大盆热水,可是,李全意不能独自洗澡,大嫂李雪华提出给李全意洗澡,李全意觉得不好意思,断然拒绝。李雪华劝李全意:“你不要当我是你嫂子,你就当我是娘。”慢慢地,李全意接受了嫂子给他洗澡。李雪华为李全意淋水、擦洗。李全意洗完澡,李雪华也沾湿衣物。嫂娘大爱,让人泪奔!
李全意对大嫂的照顾,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多年来,每喊出的一句“嫂子”都带着真情。李全意说:“这些年,多亏了嫂子,要不然我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我对嫂子的感激都在心里!”
李雪华的三个儿子都继承了母亲的善良,对待小叔向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在外打工的三个儿子隔三差五打电话寻问小叔的身体情况,每次回家都给小叔买回衣物和生活用品。表示,当母亲不能照顾小叔时,他们会承担起照顾小叔的任务。
长嫂如母,善良的李雪华多年精心照顾小叔子的爱心行动,感动了乡邻,也为周边群众树立了榜样。申楼村群众李秀芝说:“李雪华把李全意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给小叔子端茶送饭,洗脚洗澡,村里人都夸李雪华。”作为家里独子在外地打工辞职回家照顾患病父亲的申楼村群众李玉喜说:“李雪华给我们年轻人做出了榜样,我也要向李雪华一样,孝老敬亲,照顾好患病的父亲。”坡寨村村委会委员李玉喜说:“李雪华18年如一日,对小叔子不离不弃,精心照顾,感动群众,我们要大力宣传李雪华的事迹,让广大群众向李雪华学习,人心向善,促进乡风文明。”
李雪华,一位不是母亲而胜似母亲的嫂子,用大爱照顾瘫痪小叔子的衣食起居,这个真实的嫂娘深深地感动着善良的乡邻,得到大家由衷的敬仰。人间自有真情在。李雪华嫂娘的故事犹如一首美丽的赞歌在申楼村久久回荡。
(牛涛 任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