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记忆|鼓楼古商城,你还要沉睡多久?
一座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如今已经衰败不堪的仿古建筑群,为何能引起很多人的回忆,就是因为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方格子
来源:吃货阜阳
?
以前,阜阳的中心在鼓楼,鼓楼的中心在古商城。在那里,记录着大多阜阳人的记忆。
这里玉器工艺品、服饰鞋子、字画钟表、书籍遍地,还有一些很难找到的美食。
千百意太嘈杂,人来人往车流不息,除了小吃、服饰店再无其他。要想好好的逛个街,淘到真正有价值的宝贝,那还得来古商城。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排排大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商圈涌入阜阳,一辆辆快递车穿梭大街小巷,打破了古商城原有的繁华。
这几年,我们听到太多关于古商城要面临改造的消息,根据效果图的展示,沉睡许久的古商城也许将要一改“没落”、“过气”的说法。
时代在变化,阜阳在发展,我们得到的太多,可是有些东西却再也回不来了......
沉睡也好,苏醒也罢,我们应该再给古商城一些时间,因为这里承载着太多青葱岁月。
对许多学生时代的阜阳人来说,新学期是从古商城开始的。
每到开学的前几天,这里从早到晚都挤满了前来购买资料的学生。不管是教材全解还是5+3,只要能对学习有些帮助的统统都买。
那时候父母很忙,来买书都是约上好友。逛一上午才能把这里的书店全部逛完,年幼的我们也是从这里学会了货比三家。待到太阳溜到头顶,找家格拉条店吃上一大碗。
也不知道多少年了,这家智慧窗书屋依然在这里等待着莘莘学子。在古商城北端,书店林立,这家开在最显眼的地方,也是正版书的代名词。
尽管现在许多学生都是选择在网上购买资料书,但是每到开学这里依然人山人海。“我学生时代就是从这里买书,现在我的孩子也从这买,可靠、信赖,学习这事可不能马虎。”
穿过充满纸张气息的“教辅书海”,在古商城的最不起眼的路边会有两家专买旧书的店,它们连店名都没有,却开了几十年。斑驳的墙体,泛黄的旧书,承载着抹不掉的书里书外......
这里的旧书多是人们遗弃的废品,但是却井然有序。贩卖旧书多年的老大爷每日工作就是把这些“废品”归类,变废为宝。一部多本连载小说,即使出版社、封面不同,但1、2、3一本也不少。
毛泽东选集全套、金庸全集、琼瑶全集、古龙全集、玄幻小说......这里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这里虽然破旧却被无数本历经沧桑的书支撑着。
无论是什么旧书,大多都是5块钱左右。
如果你是一名读书爱好者亦或收藏古书爱好者,闲暇之余来古商城转一转,说不定会捡到宝。
古商城北起人民路,南至颍河路,全长不足千米却店铺林立。如果你从这里走过会觉得眼花缭乱,卖什么的都有,实则不然,这里每一类商品都有集中区,正如书籍店一样。
这里有数十家装饰工艺品店面,名人字画手工装裱,新家装修必不可少。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纷纷在精神上寻求满足。装饰艺术画从网上买的较少,许多人还是愿意来这挑选,亲眼看到的才会感到踏实。
再早些年,总觉得古商城太大,走半天也走不到头,路的两边到处是卖玉器的。后来,稍加整治后只剩下玉器店面还在这里。
钟表在古商城里也算一个“大户”,上了年纪的修表匠在摊位前守着,这一守很多都已近十年。在以前,东西坏了人们多是愿意选择去修修补补,而现在,人们对待破旧的物品多是抱着换新的态度。
一到饭点,古商城上空便飘荡着各种香味。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再来此地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看不惯也吃不惯超高颜值、花里花哨的“美食”,更喜欢的是那些虽然卖相不好却实实在在的美味,就像记忆里的味道。
一些阜阳本地传统美味小吃被挤在角落,等待着最后的食客。在古商城的中心地段,有一家专卖馓子的店,还未走到便已闻到那种类似过年的味道。
以前在搬井菜市场,同样是没有名字的店铺却吸引着许多人前来购买。金灿灿的馓子,吃起来酥脆可口。其实馓子很普遍,在外地也能吃到,但是仍觉得家乡的最好,味道因回忆更美。
古商城的中心是一个寺庙,以前,每当过年这里便人山人海。多少年过去,这里成为古商城的地标。
从繁华到落寞
再到将要改造升级
古商城映射着整个阜阳的时代变迁
我们陪她走过最繁华的日子
也要耐心等她醒来
因为
从南到北
都是我们年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