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参加几场婚礼,随了多少份子钱?阜阳这些习俗你知道几个-阜阳
国庆长假来了
阜阳小伙伴
除了去游山玩水
耍耍耍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
参加婚礼!!!!
没错,一年一度的国庆结婚季又来啦!
在这个好日子里,
除了吃吃喝喝、恭贺新人,
这些阜阳的婚嫁习俗也要知道哦~
在阜阳参加婚礼
份子钱给多少?
国庆长假,你要参加几场婚礼呢?份子钱都准备好了吗?年年往外送钱,没对象的你是不是很心塞,内心一万只马在奔腾,“这到底谁发明的份子钱?”
阜阳婚嫁习俗逐个数
你们见过哪一种?
其实,阜阳婚嫁习俗总体上变化不大。整体上来说,从婚礼前夕到婚礼当天,依然按照“送日子”——“上头”——“接新娘”这样的流程举行。
在摄影师的镜头下,这些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习俗,显得格外有韵味。
送日子
所谓“送日子”,就是由准新郎和亲人,带上礼金和礼品,到女方家登门告知择定的结婚日子。一张红纸上除了用毛笔字写上婚礼日期和时辰外,还会列出上头的时辰、朝向,以及哪些人适合和哪些人不适合在场看新人上头等信息。
催门炮
在阜阳,结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请族中各人,然后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长辈,拜毕,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伍便会向新娘家进发。
迎亲队伍到达女家门前,女家照例紧闭大门,要新郎大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女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当夜女家会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共饮,当晚新郎会宿于岳家。
如今,提倡环境保护,各家各户婚嫁也提倡起了用“电子炮”。
穿上新衣
次日早晨(即婚礼吉日),新郎的迎亲随从在女家门前大放鞭炮,称为“催妆”。然后,新娘子必须全身换上新衣物,颜色最好是红色,寓意“新的开始”。
准备红箱子
阜阳的新娘子出嫁,都需要准备一个“红箱子”。从前没有行李箱,就用木箱代替。箱子里除了装有新娘的日常用品,还有不少“好意头”之物。
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钱包、皮带有腰缠万贯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等。
哭嫁
婚嫁的重头戏就在接新娘,这也是过去高明婚俗精华所在,包括哭嫁、打阵等特色环节。但这两个环节在现代婚礼中已经很少见了。
哭嫁,即在婚礼举行前半个月或三五日,待嫁姑娘要学唱哭嫁歌。而哭嫁大多在出嫁前3天正式开始,哭嫁时,不仅仅是哭泣,而是以歌曲的形式来哭。大致可分成三种哭法:有韵无词的唱嫁、名副其实的哭嫁、骂嫁。结婚也是个艺术活呀!
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后,阜阳这种独特的哭嫁形式也就越来越少了。现在大家更偏向于高高兴兴笑着出嫁,取个好意头。
新郎新娘鞋对换
新人来到男家门前,男家会请两位儿女双全的妇人,将新郎和新娘的鞋对换,因为“鞋”与“偕”同音,故此举有“白头偕老”的象征。
撒喜果
新郎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