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好人颍泉刘治强:最美脱贫户 致富惠乡邻-阜阳
事迹简介:刘治强,男,中共党员,1973年3月出生。家住伍明镇苏集村后刘营自然村, 身患淋巴结核病的他,不向命运低头,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不仅自己家庭光荣脱贫,更是惠及乡邻,建成占地1亩大棚种植木耳,带动贫困户李俊明、胡大国、姜兰英脱贫,每户分红3000元。剩下的19个各占地1亩的大棚种植木耳正在建设中,刘治强打算,建成食用菌家庭农场后,用10至15户贫困户来管理农场,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2017年9月,刘治强获评阜阳市“最美脱贫示范户”。
正文:现年44岁的刘治强,家住伍明镇苏集村后刘营自然村,身患淋巴结核病的他,不向命运低头,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不仅自己家庭脱掉了贫困的帽子,更是带动同村的村民共同脱贫。
贫困家庭,多人患有慢性病
刘治强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踏实能干、勤奋好学,他说,虽然一家六口人吃住开销都在一起,但夫妻两个能吃苦、肯干活,刚开始家里日子过得也是红红火火。随着,刘治强查出患有淋巴结核病,经常住院治疗,父母又患有长期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家里的多数开销都花费在买药上了,患病后,他也无法像以前一样挣钱了,家庭生活越来越贫困,2014年,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将刘治强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被列为贫困户,刘治强心里一直清楚,作为党员,不能一直当贫困户,脱贫不能等靠要,不能靠救济,只有靠自己努力奋斗,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和经济上脱贫。
艰苦创业,努力脱掉贫困帽
刘治强说,之所以能脱贫,最感谢的就是党和国家,感谢帮扶责任人。刘治强家的帮扶责任人是颍泉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虞建斌,他多次深入到刘治强家,结合刘治强的实际情况和脱贫需求,制定了详尽的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并实施了产业帮扶、金融帮扶和健康帮扶等措施,刘治强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决心。刚开始,通过种植食用菌,家庭收入基本能维持正常生活,2016年,刘治强通过金融扶贫办理小额信贷4万元,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并种植1.2亩大棚蔬菜,收入达到3万元,家庭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2016年底,刘治强家已光荣脱贫。
脱贫后的刘治强,始终没有忘记虞建斌与他谈心时讲的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不怕困难、战胜困难,同病魔作斗争,要勤劳致富,不仅要摘掉贫困帽子,更要知恩感恩,回馈社会。每每想到这些话,刘治强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全村还有很多贫困户尚未脱贫,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怎么才能惠及乡邻呢?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自己一家的问题,怎样才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共同脱贫呢?
扩大种植,惠及乡邻同致富
带领更多贫困户共同脱贫的决心一下,刘治强立刻向虞建斌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正好与虞建斌的思路不谋而合,虞建斌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敢想敢干敢做,自己脱贫还要带动其它贫困户脱贫,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虞建斌的帮助下,刘治强申请办理了食用菌家庭农场,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虽然有这么多年的种植经验,但是食用菌种植技术对于刘治强说,是从未接触过的,他对办理食用菌家庭农场的机会非常珍惜,经多处联系,终于联系到山东临沂木耳种植有限公司,刘治强一刻也没有犹豫,动身去学习技术了。
学习归来后,他租赁同村居民土地20余亩,在虞建斌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协调下贷款15万元,拟建设20个各占地1亩大棚种植木耳,保温性能良好的钢架结构大棚,统一种植、管理和销售,相关贫困户可分红。今年已带动贫困户李俊明丶胡大国丶姜兰英三户五人,每户已分红3000元。“治强这个人好啊,我家实在没有能干活的人了,基本生活都快维持不下去了,今年分红给了我3000元,他家日子也不容易,还时不时给我送些米面油啥的……我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贫困户姜兰英一直念叨着刘治强的好。
刘治强说,近期,他还想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是在农场建成后,计划请10至15户贫困户来管理农场,以农场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他还有一个大目标,就是待农场步入正轨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教授村民种植技术,让刘营成为种植大村,带领乡邻共同致富,争做一个合格的最美脱贫示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