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俺家的地锅!阜阳人看了,别哭……阜阳美食
阜阳人爱吃,以前日子总是苦的多,但凡能对吃的有点念想,有点讲究,过得就还算有滋有味。
后来,随着年月的不停流逝,我们吃过各种山珍海味,去过各种高档酒店。但是,却忘不了那些留在心头的味道。
在那段不算富裕的日子里,没有火锅、没有烧烤、没有西餐,更没有网红餐厅。然而阜阳人却把生活过成了花儿,那些看着不起眼的食物原材料经过巧妙的烹制,变得奇香无比。
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没有那种闲时间再去安抚自己的胃,也没有人愿意花上整整一下午,只为给你做一道特色的阜阳土菜。
那些即将消失的阜阳特色土菜,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些已经和我们阴阳相隔的故人......
蚕豆鱼
以前的阜阳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片小菜地。自给自足,绿色无公害。一方小小的菜地藏着四季的蔬菜,蚕豆几乎是必种的,因为它有很多种吃法。
蚕豆不剥皮洗净,裹上面在锅里用热油煎一下。煎好的蚕豆外形酷似鱼,故在咱们太和这种食物被称为蚕豆鱼。煎好的蚕豆鱼可直接吃,外焦里嫩。
也可和其他的食物一起放在地锅里熬,红芋细粉、“小红样子”、“葛花”一放。那味,得劲很了……
蚕豆特有的香味把大黑狗引得哼唧直叫。
炒西瓜皮
夏天的阜阳农村,可吃的东西太多了。逢集时,爷爷骑着三轮车从集上买回两个大西瓜。没有冰箱,在压井水里面冰一下切开,那叫一个冰爽。吃完后,奶奶就会把西瓜皮收集起来,去皮切段儿,做炒西瓜皮。当然西瓜皮吃不完,还可以做酱豆子。
最简单的就是青红椒炒西瓜皮,再丰富些可加肉丝或腊肠等。尽管已经多少年没有再吃过炒西瓜皮,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一种类似冬瓜的味道。
腌蒜薹(tai)
蒜薹,经常被人误写为蒜苔。在太和,蒜薹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做法也有很多种。目前在饭店经常还能吃到蒜薹炒肉,然而,自己腌制的蒜薹越来越少。
蒜薹的腌制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耗时。每当放学后,甩着书包飞奔回家,爷爷奶奶还在做农活没回来。找出菜橱子里的锅巴,就着腌蒜薹别提多香了,酥脆可嚼、酸辣爽口,完事之后再舀上一碗水压井水咕咚下肚。
就知道小时候,在老家,小编奶奶常把蒜薹腌在陶盆里,放在堂屋的条几上,那段时间,屋子里尽是蒜薹味道。
三角糖包
素来以面食为主的阜阳人,在面点的做法上多种多样。家里有喜事了会在馒头上镶嵌一颗红枣,或者滴上个红点。农村的小孩最期盼过年,因为大人会想着法丰富一下平日里单一的餐桌。
第一锅出来的三角糖包里面红糖汁丰盈,一不小心就会挤出来。不过在农村,一做都是一大锅,再去回锅蒸的就没有太多糖汁了。
槐花饼
在四、五月前后,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槐花那清新淡雅的花香沁人心脾,妆点着阜阳的朴实,给阜阳增添了柔美。
将槐花揉进面团,加上调料,热油过锅即可食用。做法并没有多么复杂,可是,后来就再也没吃过。
现在的人们不缺美味,各种香精调料做成的所谓美食,永远比不上大自然的馈赠。槐花的清香绕过舌尖,一块饼一碗稀饭足矣把一整天的童趣都装进梦乡。
炒面
六月六吃炒面,阜阳的这种“炒面”在平常饭店里是吃不到的。将生面粉炒熟,加入适量的糖,浇上开水拌着吃,特别香。
炒面是一个慢活,生面粉刚下锅的时候就要不停的翻炒,不能炒糊了,直到炒到金黄色才行。现在的小孩几乎没吃过,也许听都没听过。
八大块
农村的喜宴总是能轰动周边十几个村子,大厨们从天不亮就开始搭棚支锅。而在农村喜宴里让人最垂涎的应该是八大块了,肥瘦切块加上调料,压轴菜。
如今,阜阳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结婚都是到大酒店。农村的那种方式越来越不常见,八大块也越来越尝不到了。即使偶尔吃到,也吃不出那种喜庆的气氛了。
阜阳的特色土菜还有很多
因这些美食发生的故事也很多
多少年后
也许你忘记了这些到底是怎么做的
但是你永远忘不了
小时候给你做饭的那位至亲
......
嗯
你家玉米掰吗?
老家人可有时间做饭?
来源:吃货阜阳